10月14日下午,由中国矿业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主办、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的“杰出学者彭城讲坛”暨“深地科学论坛”(第四讲)在实验室305报告厅举行。天津大学教授、国家级人才获得者夏开文博士,山东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李利平博士和武汉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陈益峰博士应邀作专题报告。论坛以线上(腾讯会议)线下方式同步进行,实验室副主任浦海教授主持论坛,实验室及学校相关学院的部分师生通过线上和线下方式参加论坛。
浦海教授主持报告会
夏开文博士,主要从事岩石动力学、震源机理与防灾减灾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所做报告的题目是“深部岩石动力学实验进展”。他指出,深部岩石动态力学实验研究是深部岩石工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利用围压霍普金森压杆在岩石动态力学实验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系统地回顾和总结这些成果十分必要。报告以围压霍普金森压杆深部岩石动态力学性质实验研究为主线,论述了在实验装置、实验方法及实验结果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引领性。
李利平博士,主要从事地下工程重大灾害防控研究,所做报告的题目是“地下工程巡检机器人与智能感知技术”。报告聚焦地下工程智能巡检与感知核心难题,首先研究了地下工程感测理论与方法,研发了第一代地下工程巡检机器人,又提炼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第二代智能感知巡检机器人。两代机器人作为技术、装备基础,致力于建立地下工程各领域系列化机器人集群,最终实现地下工程安全高效施工、智慧运营维护。
陈益峰博士,主要从事岩土介质及地质材料复杂流动特性与控制技术研究,所做报告的题目为为“多孔裂隙介质多相渗流运动规律与细观机理”。报告以多孔介质多相渗流界面稳定性及其演化为科学问题,以多相渗流流动结构及流态转化判据为主要内容,介绍多孔裂隙介质多相渗流试验技术、试验观测、理论模型及数值模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介质非均质性、湿润性、流动条件等因素对多相流体界面稳定性、流动结构及流动效率的影响,探讨多相渗流系统能量转化与耗散机制,并介绍流动结构转变的临界条件和理论模型。
专家学者作报告(夏开文、李利平、陈益峰)
实验室副主任浦海教授在总结点评中指出三位教授分别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经历和成果,向大家展示了学科前沿科学问题的研究高度与深度,介绍了核心关键问题的研究进展,有助于全体与会人员进一步拓展视野、促进融合,希望大家认真消化吸收、总结提升,继续聚焦学科前沿热点问题和国家战略发展方向,潜心钻研,勇攀高峰,为促进实验室科研能力提升和学校“双一流”建设成效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会学生与专家学者交流
论坛现场交流活跃、氛围浓厚,报告专家和与会人员就多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互动讨论。论坛在参会师生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新闻来源:胡滢颖
摄影:朱科企
责任编辑:顾正虎
审核:李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