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开放交流 > 学术活动 > 正文

青藏铁路建设和运营中的冻土力学问题

来源:时间:2010-11-22点击数:

主讲人 时间
地址

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报告

江苏省土木工程博士论坛系列讲座(3)

题 目:青藏铁路建设和运营中的冻土力学问题

报告人:马 巍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副所长

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主任

时 间:2010年11月22日(周一) 下午2:30

地 点:深部岩土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报告厅

马巍,男,1963年12月出生,甘肃天水人。博士,研究员。198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数学力学系力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获硕士学位;2001年获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任北京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中国矿业大学兼职教授。兼任国际冻土协会中国理事、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分会理事、甘肃省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委员、《冰川冻土》杂志编委、《土工基础》杂志编委、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马巍1991年5月至1991年7月在俄罗斯莫斯科大学地质系工作;1997年7月至1997年8月在美国(丹佛)地质调查局调研学习;1996年任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1999年1月被聘任为冰川冻土研究所研究员;2000年1月被聘任为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2000年任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与寒区工程研究室主任;2002年1月被聘任为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博士生导师。2003年9月起任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马巍研究员主要从事冻土力学及冻土工程研究工作。在冻土强度与蠕变、深土冻土力学以及冻土细微结构等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多年来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目前作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青藏铁路工程与多年冻土相互作用及其环境效应”首席科技专家,正在进行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问题研究。马巍研究员发表科技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2部。其中1项成果1993年获亚洲地区CT技术应用十大科技成果之一,1项成果1999年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成果2001年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培养硕士生4人、博士生8人。1995年荣获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分会第四届雪冰优秀青年科技奖,1999年荣获第五届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2001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中科院兰州分院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陇原科教之星称号。

主要贡献有:1)首次提出了冻土破坏的抛物型屈服准则,发展了深部冻土力学的研究;2)首次提出了冻土蠕变的的渐进屈服准则;3)首次提出了冻土的综合变形方程;4)首次将“电镜-复型”技术应用到冻土蠕变研究,发现蠕变过程主要受控于冰晶基面沿剪切方向定向的粘塑流动,提出了冻土蠕变过程中冰相应力变化的分解模型;5)首次提出了冻结竖井中底鼓问题的计算模型及人工冻结深基坑支护中计算冻结墙厚度的“薄板”模型;6)首次提出了冻结壁最大变形下移的方程,校正了工程界长期沿用的“最大变形位于井壁上部三分之一处”的片面结论;7)首次将CT技术应用于冻土细观结构变化研究,发现在冻土变形过程中存在着两个相互对立的现象―结构的强化和弱化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冻土蠕变的破坏机理奠定了基础。

欢迎全校教师及同学参加!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煤矿深井建设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2010.11.21

关闭